中国是肝炎大国,乙肝感染高流行国家。据估计,现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为5%-6%,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,每年近3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肝硬化、肝癌等疾病,防控形势依然严峻。
HBV感染后还能痊愈吗?是不是意味着一辈子用药?
乙肝病毒感染分为不同年龄段,一般来说,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,95%以上的患者都会痊愈,只会留下三个抗体阳性,即:表面抗体阳性,e抗体阳性,核心抗体阳性。
如若免疫功能差的患者比如HIV患者、长期透析、免疫功能不健全,感染乙肝后,会导致慢性乙肝感染。通常慢性乙肝感染患者都是儿童时期,特别是1岁患儿主要通过母婴传播。对于此类患者能否痊愈要分具体情况。目前来说,慢性乙肝患者很难治愈。
2015年指南曾提出功能性治愈,即通过抗病毒治疗乙肝患者——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或序贯使用干扰素。我国主要有两个比较大的项目,一个是珠峰计划,另一个是绿洲计划,对于表面抗原滴度小于1500HBV-DNA阴性的患者,序贯或者联合使用干扰素可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得到功能性治愈。2022年6月欧洲肝病年会上发表了珠峰计划的研究结果,表明大约1/3的病人可得到功能性治愈。
慢性乙肝患者是否需要终身用药要分具体情况,根据我国2019年《慢性乙肝治疗指南》,如若是大三阳患者,经过抗病毒治疗1年后,患者由大三阳变成小三阳,继续抗病毒治疗,每半年复查一次,3年后,总疗程10年后,患者仍维持在小三阳患者阴性状态,且肝功能正常,这时候可在密切观察下停止抗病毒治疗。由于部分小三阳患者会复发,需进行严密的检测。如若是小三阳患者必须表面抗原阴转后才可停止抗病毒治疗。
乙肝病毒转阴是不是可以停药了?以后就可以万事大吉了?
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最长期的抑制HBV-DNA的复制,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,避免出现终晚期肝病,比如:肝硬化、肝癌和肝衰竭等。
乙肝患者经过1-2年抗病毒之后,实现HBV-DNA转阴后,是否可以停药?这需要分情况来看,如若患者是大三阳患者,经过1年的抗病毒治疗,患者实现病毒的转阴,从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,需要经过3年的巩固期,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,部分患者可停药观察。
如若是小三阳患者,并不建议患者停药,这是由于小三阳患者停药后会出现病毒学的反弹,甚至很多患者会因为暴发性反弹从而诱导肝衰竭再次住院。
目前,从经济方面考虑,我国抗病毒治疗消费较低,对广大患者压力不大,且有效性强。总的来说,建议患者在医生的密切观察和治疗下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,从而降低终晚期肝病的发病率。
医生经常说的“大三阳”和“小三阳”到底有什么区别,如何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类,如果是“小三阳”是不是不用治疗?
乙肝报告总共有五个项目,分别是: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、乙肝表面抗体(HBsAb)、乙肝e抗原(HBeAg)、乙肝e抗体(HBeAb)、乙肝c抗体(HBcAb)。大三阳就是第1,3,5项阳性,而小三阳则是第1,4,5阳性。小三阳是大三阳的转变的过程。
大、小三阳的传染性是不一样的,通常来说大三阳的病毒复制量要高,所以传染性就比较强,而小三阳通常的病毒含量低,所以它的传染性相对小。
并且大、小三阳的临床分期也不一样,大三阳的携带状态是处于免疫耐受期,肝炎期处于免疫清除期。而小三阳的携带状态是处于免疫控制期,肝炎期处于活动期。
最重要的是大、小三阳只是乙肝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学状态,并不能代表病情的轻重。判断乙肝患者的轻重需要结合病毒的含量、肝功能、B超、肝硬度等综合指标进行判断和分析。并不是说只有大、小三阳就需要治疗,而是患有乙肝后,首先判断是否有病毒的复制,在有病毒复制的基础上,如有转氨酶的升高,B超显示有肝硬化,甚至肝活检的异常等情况,则乙肝患者需要进行治疗。